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并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就经济学而言,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属于高速增长。在我国,高速增长又细分为三个层次,其中,5%至6%为低高速增长,6%至8%为中高速增长,8%以上属于高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成就巨大,世人瞩目。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缺乏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基数已经很大,按照64万亿元计算,今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都不可小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情况看,今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在7%左右,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出口放缓
近年,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加之国际贸易壁垒、区域政治关系变化,美国、欧盟、东盟等我国传统三大出口市场的增长均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培养竞争新优势,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例如,中国高铁作为“引进、消化、吸收、超越”的代表,正在以强势的姿态走出国门、开辟市场。
2、投资稳定
过去,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三大领域的投资占了总投资的80%左右。从目前的经济情况看,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增速放缓、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定。中央不太可能出台新的强刺激政策。今年,我国的投资领域或将集中瞄准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城际高铁、“一路一带”建设等方面。
3、消费稳健
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中国出口数据持续不振;国家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令投资驱动的潜力下降。相比之下,消费正显现勃勃生机和稳健的态势。但是,家电、汽车、住房、青少年消费等传统主要消费领域,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大规模增长不容乐观。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特点
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将成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过去,制造业和房地产是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如今,两者分别面临产能过剩和投资放缓的问题,陷入发展困境。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将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房地产将通过市场调控转为一般产业。而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2、房地产业以市场调控逐步替代行政干预
未来三年至五年,房地产的角色将完成从“支柱型”向“一般型”的转变。这个过程,市场手段调控将是下一步调控的主要手段。这也意味着,过去被行政性调控手段捆绑的房地产业,将重新走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向。
今后,政府涉及房地产的领域,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其余均要交给市场调节。未来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和房价也将主要由供求关系规律和房价收入比规律来决定。
从供求关系看,房地产交给市场管理后,凡供过于求的城市,房价一定进入下行通道;凡供不应求的城市,房价则会继续上升。通过供求关系作用,房地产发展将逐步调整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这种规律下,房价的高低并非由房子本身决定,而是由购房者的经济实力决定。通俗来讲,同样一座房子,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价格难以承受;而对于相对富裕的群体却并不认为房价过高。所以,部分核心区域房价会出现逆市上扬,有些地方则会连续下跌。
3、传统制造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
未来,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过渡,将瞄准飞机制造、高铁装备、现代船舶、核电装备、特高压输电装备等五大方向。
制造业转型升级蕴藏着重大发展机遇,地方要加快融入现代制造业分工和协作体系,争取在重大领域抢占更大份额的蛋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4、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增长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两大特征: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重大技术的突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着重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广义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勃兴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今后,民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将逐步降低,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利用基金、发债等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服务产业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新常态下经济体制遵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原则
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补上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体制机制“短板”,通过简政放权、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新常态下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今年我国的改革将主要围绕三个领域进行。
1、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垄断领域
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放开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在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方面出台更多创新措施。
2、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怎么管市场,管不好怎么办,真正理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3、深化金融改革,破解阻碍发展的融资难题
此项改革将涉及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放宽民营银行准入、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宽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等领域。
新常态下增长方式以创新驱动战略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靠大量的要素投入来实现。2000年以前,劳动力要素起主导作用,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靠低价劳动力驱动发展;2000年以后,土地要素成为驱动发展主要动力,土地变现支撑起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开始变为货币要素主导。
新常态下,低价劳动力时代已成为过去,土地要素驱动的房地产发展黄金时期也不复存在,政府投资缩紧导致货币要素驱动也不再现实。今后,唯有依靠创新驱动战略,才能保持现在的中高速增长。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与服务创新
在当前竞争大背景下,只有服务和产品创新才能赢得市场。比如,微博、微信等服务新产品,带动一批全新的巨大产业。再比如,华夏银行推出国外首笔取现免费的服务,迅速吸引了大量客户。
2、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从供给导向型转向需求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而言尤为重要。马云的成功就很典型,他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把许多传统服务业进行整合,造就了淘宝的商业奇迹。香港曾经是“购物天堂”,但是有了互联网购物模式后,香港已经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在国内其他大城市轻点鼠标就能买到同样价格甚至更低价格的物品,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力量。
3、技术创新
新常态经济是创新驱动型的经济。美国之所以是世界“经济规则制定者”,核心就在于它的技术创新力量。在前不久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多数的技术创新奖项来自企业。这说明企业正在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也正从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未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将成为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驱动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魏 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智库杂志官网 http://www.cfcc-thinkt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