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制造行业

海工企业“白名单”面世 三大创新促企业转型

摘要:工信部出台关于符合《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的公示(俗称“白名单”)。

企业获政策支持有了依据

国家出台《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是希望调整优化国内海工装备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格控制新增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同时,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

记者仔细查看了公示内容,发现相比此前公示的船企白名单总计60家(第一批50家),此次海工白名单第一批只有7家,数量很少。另外,此次入围的7家海工企业都是实力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这和首批船企白名单有近一半的民营船企相比,显然有很大的不同。专家表示,没有金融机构的“帮助”,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是玩不了海工装备的,这也是民营企业很难进入海工市场的主要原因。

那么,入围 “白名单”有什么好处?业内人士称,“白名单”的意义在于声明入围企业是国家承认的“优企”,没有劣迹,没有偷税漏税、交不了船等行为。“白名单”可以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是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

“白名单”的出台可能有助于入围企业赢得较多的接单机会。中国海工企业今年所接订单量并不多,目前所做的都还是几年前所接的订单。受国际海工市场的影响,大部分钻井公司现金流十分紧张,为摆脱困境,他们纷纷向船企提出延期交付以推迟大比例的交付尾款,进而导致船企交付难的现状。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商业性及政策性银行本身都有自己的一份“白名单”,他们更多考量的是船企的经营风险、资金流、接船能力、还款来源等,因此,“白名单”的意义可能有限。

亟需创造海工装备新需求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在近10年来获得了高速发展,一些技术壁垒相继被打破,但国际油价持续下滑却让其陷入了低谷。海工企业“白名单”选择此时公布,令人深思。

目前,海工新订单稀缺使得国内船企发展后继乏力。海工订单是各海工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但钻井平台的利用率逐月下降,目前的利用率已不足80%,相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15%以上。在低油价市场下,国际上主要钻井公司须几年时间消化已有在制的装备,无暇顾及新订单。这意味着,海工制造企业无法进一步进行技术储备、发展和创新。

有专家认为,国家可通过政策来打开国内的海工市场需求,帮扶船厂渡过难关。比如,可考虑加快扶植新生代海上油气开发力量,加快中国海域的油气开采步伐。积极开拓海工运营市场,创造海工装备新需求。国家发改委可通过加快重大工程包项目的落实,创造部分切实可行的订单需求。

此外,继续鼓励民资进入海洋油气开发领域。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打破现有格局,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提振内需,鼓励民资建立专业化的油气开发公司。在市场低迷时下订单建造海工装备,也是中国海工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毕竟海洋油气开发的市场需求会长期有效存在。

三大创新促转型

海工市场需求不足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问题,不过,海工企业可以趁机做好技术和管理储备,静待春天的到来。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船舶与海工装备作为兴海之器,已成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企业应尽快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技术、设计和金融服务三大创新,突破产业发展困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同济大学教授陈明认为,要加强技术创新,用互联网技术重塑船海产业格局,推进智能化制造。具体包括:搭建船海工业的大数据信息平台,研发标准统一、内容全面的数据搜索、挖掘、分析、建模、评估和应用的服务系统;加强船海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建立跨单位、跨行业、跨界联合的船海工业创新中心;用物联网技术再造船海工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推进船海工业4.0和智能制造。

专家认为,还应该加强设计创新,打造船海工业核心竞争力。“过去五年,我国船海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水平,在一些关键产品和环节上我国船海企业普遍不具备设计创新能力。”

他认为,选好引领项目和突破产品、加快培育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是船海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未来企业应抓住集装箱船、深海钻井平台和豪华邮轮建造的契机,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提升设计能力。

振华重工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远表示,中交集团此前在美国成功收购海洋工程设计公司F&G,为我国海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完善自主设计能力打开了思路。作为中交集团的下属企业,振华重工正在携手F&G共同设计深水钻井船,有望建成国内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钻井船。

此外,还应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用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资金制约。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船海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业务下滑,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收紧银根,这让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因此,应加快创新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建立国家资金支持引领性、基础性研究项目,鼓励银行资金扶持有特色、有创新、有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优化行业构成。

(引文来源:先进制造业网)



首页| 关于捷盟| 咨询业务| 行业中心| 捷盟团队| 公司业绩|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2005 捷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103438号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