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制造行业

实施中国制造2025 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摘要:2016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报告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研究“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部署2016年工作,动员全系统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2015年工作与“十二五”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与挑战,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突出抓好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系列重大措施、网络提速降费、“互联网+”行动等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点工作,工业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迈出坚实一步。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耗降低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左右,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和2%左右。

(一)面向全球竞争制高点启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制定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推动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有序推进编制“X”体系方案,启动建立任务落实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制造强国基础大数据平台。各地积极响应、主动对接,出台系列推进方案计划。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支持118个示范项目,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实现示范应用。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认定7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25家部重点实验室。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落地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要进展,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交付商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启动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长征五号新型运载火箭完成研制攻关,一大批国产装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上集中展示,国防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二)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

我们积极研究提出建议,国务院出台了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一系列重要措施,这是本届政府以来针对工业出台政策最密集的一年。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专项行动,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100亿元。协调扩大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惠及范围,政策实施以来进口免税累计近2000亿元。推动下调工商业用电价格,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超过600亿元。扩大高端铝材、绿色建材和钢结构市场需求,支持稀土、石墨烯等重点新材料产品发展。信息通信、家电、纺织、食品、药品等行业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1~11月生产约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倍。及时推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汽车销售实现止跌回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良好,实际出资超过240亿元,带动社会投融资超过1000亿元。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动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技术改造工作在新常态下作用更加凸显,得到更大重视。推动完善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支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449个项目,中央专项建设资金投入577亿元,带动9620亿元投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新型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高技术产业增长11%。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全年淘汰炼铁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电解铝30万吨、水泥38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过剩产能15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到80%以上,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协调落实配套政策措施,集成电路、稀土、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行业兼并重组进程明显加快。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能效标准体系,重点行业、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壮大。继续抓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工作。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指导各地积极开展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建设合作示范园区,优势互补、梯度渐进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四)以融合促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突出抓智能制造,启动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支持新模式应用等93个项目,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指导组建了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突出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超过2000家,一批试点企业在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初步显现。突出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出台“互联网+”以及支持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等加快融合创新。工业互联网构建基础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突出抓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加快,2506家单位取得军品科研生产许可。简化军品市场准入审查程序、军民通用标准建设、重点领域设备设施资源共享取得新突破。

(五)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信息通信业发展管理力度

狠抓网络提速降费,继续实施“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推动企业持续降费,取消京津冀长途漫游费,全国平均接入速率较2014年增长1.7倍,网间宽带扩容612G,截至10月底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已超过50%、39%,完成提速降费年度目标。发放了LTE-FDD牌照,4G网络覆盖全国城市。预计全年4G用户突破3.8亿。三网融合面向全国推广,IPTV用户超过4500万。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形成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促进农村宽带建设的格局。移动通信转售开放试点有序推进,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了电子商务外资股比限制。开展中欧5G领域战略合作,与国际电信联盟启动共建东非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积极搭建海峡两岸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完成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审查。基础资源、网站备案、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移动智能终端等方面管理进一步加强,电话用户实名制和打击治理“黑卡”、垃圾短信、“伪基站”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移动电话携号转网有序推进。配合相关部门处置违法违规网站4378家,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持续强化,出色完成反恐维稳、重大活动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无线电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绩,综合实力又上新台阶,结构和质量出现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

这五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风险挑战,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开展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行业总量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十二五”主要经济目标基本完成,前四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9%;“十二五”末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较“十一五”末分别降低25%、35%,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高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基础电信业收入规模超万亿,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

这五年,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我们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0.8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等十大重点领域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超过2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新型显示、移动通信等取得重大突破,高铁、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卫星成体系走出国门,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业。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共享共用水平明显提升,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步入跟踪、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这五年,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我们坚持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立部之本、全系统的共同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宽带通信网络,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TD-LTE成为4G国际两大主流标准之一。重点行业信息化步入集成应用新阶段,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普及率提高23.5个百分点,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0%。互联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信息消费迅速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这五年,企业竞争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着力推动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治理结构更加科学的发展格局。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大企业不断增多,在各自领域引领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56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全球50强,4家互联网企业和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入全球10强,通信设备制造商跻身世界第一阵营。众多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活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

这五年,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部门制带来的融合优势、产业链优势、政策协同优势进一步显现。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空前加大,产业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合作相互促进,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依法行政力度持续加大。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创新管理、狠抓落实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制造2025应时而生,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不断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已站在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

二、关于“十三五”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全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各种风险也在不断积聚。我们要加深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理解,彻底抛弃用旧的逻辑思维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我们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敢于经历痛苦的磨难,适当提高换挡降速容忍度,坚定信心,锐意改革,强化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努力实现工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谋划“十三五”发展,在思想认识上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需求牵引与供给优化并举,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平衡,努力保持工业运行在合理区间。第三,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并进,加快新动能生成。第四,坚持统筹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第五,坚持提能力、促融合、优管理,加快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

(二)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全面落实到推进中国制造2025各项任务中,按照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的要求,聚焦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制造业水平整体提升,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推进实施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一是要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要从战略上谋划长期发展,瞄准未来10年发展目标,加快编制实施1+X体系。谋划好2016年工作计划,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二是要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聚焦十大领域的细分行业,加强与省区市之间协商协调,实现差异化和梯次发展。以五大工程项目为牵引,在关键共性领域和重点行业率先突破,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三是要把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结合起来。继续发挥好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作用,协调各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加快构建重大产业工程布局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地方规划、工程的落实进展。四是要把苦练内功和营造环境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激发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政府管理方式,重点放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做好公共服务上。

(三)加快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 支撑网络强国建设

要按照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从更高层次、在更宽领域,履行支撑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的新使命。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从宏观定位上谋划转型,更加强调信息通信业的基础性、公共性定位,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从发展方向上引导转型,把两化融合作为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夯实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从产业体系上促进转型,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全力打造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从发展格局上推动转型,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信息通信业投融资,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从管理能力上支撑转型,坚持发展、管理与安全并重,加快建设以互联网管理为核心、基础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为重心的行业监管体系。

三、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我们要特别关注、着力解决当前工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一是经济减速还没有触底,投资增速降到多年最低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低位徘徊、后劲不足,出口下降态势仍在延续,工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二是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行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不减、价格疲软,PPI已连续45个月下跌,目前还看不到缓解迹象。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受需求不足和综合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部分行业全行业亏损,面临倒逼破产的企业增多。四是金融风险隐患加大,企业负债率上升,相互拖欠增多,有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做好明年工作的总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强管理、减负担相结合,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和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强化互联网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层次,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主要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耗降低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电信业、互联网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3%、25%和14%左右。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 保持工业平稳运行

(1)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多采用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提高投资有效性。选择一批城市和大型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2)实施城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钢铁企业搬迁改造、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等重大工程。积极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等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等要素投向,谋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3)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促进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智能硬件等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节能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4)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以食品、工业消费品为重点,推广质量标杆经验。(5)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促进绿色建材、钢结构和铝型材扩大使用。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计划。(6)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落实好已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出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充电设施建设奖补等重大政策。(7)启动农业机械装备、船舶配套自主化、重大应急装备和产品等专项行动,实施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船用低速机创新等工程专项,开展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示范。(8)深入开展“大运行、大平台、大服务、大提升”工作,健全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机制,密切跟踪重点行业、地区情况,做好监测分析、运行协调和企业服务。指导地方加大财政引导和支持力度,形成中央和地方的合力,协同推进重大工程项目。

(二)分业施策调整存量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制定实施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建材等重点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现产品升级、转型转产、扭亏增盈。(2)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坚持多兼并少破产,妥善安置好职工,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3)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利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严控新增产能,依法依规查处顶风审批扩能。(4)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等重要环节,实施一批重大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5)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发布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制定重点区域产业转移指南。实施京津冀化工企业搬迁专项。继续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活动。(6)加强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指导和管理。支持建设国际合作工业园、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7)落实中央有关决定,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进一步做好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定点扶贫工作,加大特色产业帮扶和贫困村信息化推进力度。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业

(1)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1+X”体系,开展城市试点示范,逐步向重点地区、园区推广。完善重大产业工程布局协调机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基础大数据平台和任务落实信息化管理平台。(2)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成创新共同体,分领域启动创新中心试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年内争取建成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突破行动和应用计划,组织示范项目,集中解决30~50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发布2016年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布局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4)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尽快启动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点专项。适应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需要,支持专业机构承担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管理任务。(5)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应用市场。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补偿政策覆盖面,推动组建若干重大装备租赁公司。研究建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6)强化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推进两化融合、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开展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进行动。(7)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出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国防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办法,推进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实验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服务。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制发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继续开展军民通用标准建设试点。完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四)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1)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五大关键装备创新应用。搭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启动40个标准试验验证项目。推进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建设。(2)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确定60个以上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启动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食品等行业分类推广智能矿山、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3)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指导编制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路线图。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加快信息物理系统应用测试验证平台建设,开展行业应用示范。(4)深入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研制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和路线图,制定发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指导意见,新增300家通过体系评定的企业。(5)增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支撑能力。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研究制定传感器发展行动计划。加快5G关键技术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布局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6)积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一批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产业集聚区。(7)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工业信息安全政策、标准,开展工控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在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展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试点。

(五)大力扶持小微企业 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

(1)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全面梳理、评估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并向社会公开。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尽快投入运营,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2)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试点。(3)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建设一批智慧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支持构建“创客中国”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实施大企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推广工程。加大创新资源供给,推进“芯火”计划,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化机构。(4)加快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运用技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项目。继续推进重点城市创新转型试点。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5)深入推动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督促各地各部门2016年底前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执法检查、行政罚款等各类项目清单。(6)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开展工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试点示范。

(六)实施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行动 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

(1)制定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和提速降费年度行动方案。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全光网络建设和4G发展,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4G用户达到6亿户。继续促进有效竞争,提升服务质量,简化资费结构,降低资费水平。(2)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共享,实现1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和2万个行政村光纤化升级改造。继续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落实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工作。(3)组织落实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稳步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开展5G技术试验和商用牌照发放前期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宽带扩容,探索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试点,2016年实现骨干网互联带宽再扩容500G。(4)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开放发展。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政策,深化宽带接入市场开放试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强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实施共建东非信息高速公路项目。推动将TD-LTE纳入“走出去”部际协调机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5)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制订总体方案、标准体系框架及推进策略。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6)科学配置与合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做好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国内外协调。规范无线电台站设置和使用,严厉打击“伪基站”、“黑广播”、卫星电视干扰器等违法设台行为。

(七)加强互联网行业管理 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推动尽快出台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抓好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的实施,发布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管理办法。强化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加大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违规行为的接入企业的处罚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2)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用户权益保护。深入开展不良网络信息和网络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网站安全专项整治、打击治理通讯信息诈骗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骚扰电话、不明扣费、恶意吸费、不良网络信息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继续推进携号转网工作。(3)进一步规范电信和互联网等企业经营和竞争行为。探索建立互联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制定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安全检测、预置应用软件管理和移动应用商店的网络安全监管,加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4)深化基础电信企业安全责任考核。修订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建立行业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开展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出台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意见。(5)深入推进网络管控技术体系建设,提升网络设施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八)加强统筹协调和改革创新 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精心编制工业通信业领域“十三五”规划。(2)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积极稳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扎实推进电信业放开竞争性业务试点。(3)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实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制度,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4)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坚持依法行政。突出抓好无线电管理条例、电信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等的制修订及宣贯。(5)务实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紧建立重点项目库,支持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业园区为重点,有序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合作。充分发挥多边双边交流合作机制作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中小企业、核与航天等领域合作。(6)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围绕创新驱动、激活存量和绿色发展,聚焦补齐短板、鼓励竞争,推动产业政策加快向普惠性、功能性、结构性转变。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加强行业自律。

(引文来源:中国工业报 2015-12-28


首页| 关于捷盟| 咨询业务| 行业中心| 捷盟团队| 公司业绩|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2005 捷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103438号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