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企业战略咨询

商业概念知识—— 7 S 模型的历史和今天

熟悉管理知识的人都知道 7S模型,也称之为组织七要素,它指出了公司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有两个原因使得7S模型从众多商业概念中脱颖而出,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倍受管理理论推崇。首先,它为企业和学术界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分析工具;其次,参与创造该模型的人们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商业理论作家、评论家和企业管理顾问。本文向大家介绍这些管理思想大师们在二十多年前创造它时的经历和故事,以及它的历史影响和现实价值。

7S模型的问世和广泛流传归功于20多年前出版的两部著名畅销管理书籍《日本的管理艺术》和《追求卓越》。1978年夏,麦肯锡顾问公司的罗伯特·华特曼邀请两位学者,斯坦福大学的理查德·帕斯卡和哈佛大学的安东尼·阿瑟斯参加他的一个研究项目。参与该项目的还有麦肯锡公司的汤姆·彼得斯。当时,华特曼和彼得斯正在对他们曾经研究过的成功公司的特点进行分析,这项研究为他俩于1983年共同出版的畅销名著《追求卓越》奠定了基础。

他们四人共同商定,用五天时间在一间小屋里一起讨论关于企业组织的题目,要求每人把自己掌握的关于成功组织的基本要素贡献出来。要求这些要素简单易懂,而且代表每个要素的单词的首字母相同。阿瑟斯提议,应制定一个工作计划。他回忆起,他和他的一个同事塞勒斯·吉布森曾经为哈佛大学的一个管理开发研究项目提出的成功企业要素的基本内容,即“战略”、“结构”和“制度”,这三个词的首字母都是 S。他建议先在这个框架下开始讨论。因此,他们决定每天讨论一个主题,周一先讨论“战略”,周二讨论“结构”、周三讨论“制度”。阿瑟斯也贡献出了他的讨论主题,即“指导观念” (guiding concepts)(后来他又更名为super-ordinate goals“超级定向目标”,以符合首字母为S的要求)和“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帕斯卡提出的主题是“风格”(style)。这样,阿瑟斯和帕斯卡为后来的7S模型贡献了五个要素。彼得斯认为,“技能” (skill)应该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这样为7S又增添了一个S。

当然,这些管理学家们当时并没有确定这个模型一定应有几个 S。他们的目标是,应准确地反映成功的企业组织应具备的基本要素。随后,彼得斯和华特曼将这六个词的基本模型拿到了麦肯锡公司,请感兴趣的同事们发表看法。数周后,麦肯锡公司专门为此召开了一个内部研讨会,阿瑟斯和帕斯卡给与大力协助,而彼得斯和华特曼的精力主要用于如何使这些词所代表的含义更能让人接受和理解。他们建议,还应增加一个与“时机和执行”相关的要素。阿瑟斯和帕斯卡因此提出了“程序“(sequencing)。

这个版本的 7S模型后来被证明是短命的,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随后,麦肯锡公司的另一个合伙人朱利安· 菲利普斯也加入了这个研究团队。他认为应该把“程序”改为“员工”(staff),并很快得到了其他四人的一致同意。因为此前,彼得斯和阿瑟斯都试图把人的因素加进来,但没有找到适合的词。彼得斯曾经想加入“权力”(power)的因素,但未获通过。

此后,他们将这些词汇和想法同麦肯锡公司的制图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创造出了 7S模型的图形。至此,7S模型终于诞生了。它简洁易懂,名称易记,解释简单,便于理解,特别是图形非常易于推广,后来被命名为“幸福原子”图。



7S模型初次见诸出版物是1980年。华特曼、彼得斯和菲利普斯在印第安那大学商学研究生院院刊《商业地平线》中联合发表了题为 《结构不是组织》(Structure is not organization)的论文,对该模型作了全面的论述。然而,该文只是介绍和试探性的,并没有产生很大反响。与此同时,帕斯卡和阿瑟斯正在创作一部名为《日本的管理艺术》的著作,并于1981年出版。他们决定在该书中使用7S模型。该书获得很大的成功,7S模型也因此一举成名。帕斯卡和阿瑟斯在该书中成功地运用7S模型分析了西方公司与日本公司的差别。尤其是,该书阐述了日本公司适应了7S模型中的几个软性的因素,即 “风格”、“共同价值观”“技能”和“员工”,而西方公司更适应那些硬性的因素,即“战略”“结构”和“制度”。这一理论成为7S模型得以广泛接受的最好工具,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帕斯卡后来回忆说,“ 7S模型仅仅是提醒公司经理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七个重要方面,至于用7这个数字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也可能是6或8。该模型的价值在于,它为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有趣的规则。”彼得斯和华特曼于一年后也共同出版了另一本畅销书《追求卓越》,其中也特别介绍了7S模型。尽管它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它成为所有商业研究必须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商业管理论著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7S模型。也许,7S模型的永恒价值在于,它为学术界、咨询顾问和商界提供了一个讨论组织特性的共同研究平台,并把它作为深入研究的出发点。

然而, 7S模型无疑也是时代的产物。帕斯卡在他1991年出版的著作《刀口上的管理》一书对彼得斯和华特曼在《追求卓越》书中大加褒奖的‘简单化'表明了他的新观点。他认为,仅对一个成功健康的企业组织应具备的要素作简单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他说,“辨别一个成功事物的属性就像在鼠疫流行时辩别一个健康人一样简单。”帕斯卡的观点代表了1990年代的主流。对一个组织现象简单有序地解答已不再适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对各种组织形态提出问题。公司必须成为“提问的机器”,例如波士顿矩阵模型能体现的作用那样。因此,7S模型理论也随着一个时代而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他所能解释的简单道理如今在西方管理理论界受到冷落。但是不可否认,它已作为管理理论变革的一个里程碑载入史册。如今在企业管理界特别是在商学院的课堂上,仍然被作为非常有价值的题目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作者:捷盟咨询所属研究机构——北京思创源管理研究中心)


首页| 关于捷盟| 咨询业务| 行业中心| 捷盟团队| 公司业绩|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2005 捷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103438号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