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企业文化咨询

基业常青不是梦—揭密企业文化的生长轨迹

129岁的GE,161岁的西门子,205岁的杜邦,338岁的同仁堂,……,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无疑都是基业常青的企业中的杰出代表。基业常青象征着企业的生命力,唯有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发展、充满竞争力,基业常青。从生存的层面还是发展的角度,基业常青是一切有志企业的梦想,然而,基业常青对很多企业而言,就像梦一样遥不可及。

一、探梦-企业生命周期关键因素

如同生命体的生长有它的规律性,即都会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企业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人的寿命有长短,有的人能活到100多岁,并且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精神方面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在提高,今天的普通人活到七、八十岁就决不是“古来稀”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也有这种规律,在创业到成功的路上,能成就百年基业的企业很少,大部分企业遭遇了无情的淘汰。据统计,目前中国的企业平均奉命也就四、五年(国有企业除外),基业常青只是一个梦!

根据捷盟咨询的“企业生命周期关键因素模型”(见下图),

我们发现,企业发展取决于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质量取决于关键人物、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三个关键因素:关键人物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管理机制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行,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促进关键人物作用的发挥和管理机制的推行落实。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管理重心各不相同,企业的创业阶段主要靠关键人物,靠企业家和企业家凝聚的几个或一批核心人物,领袖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企业快速成长阶段主要靠管理机制,靠企业发展不断积累的程序和企业家理念不断被固化后的规则,管理机制决定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的速度;企业持续发展阶段则主要靠企业文化,多年积淀的文化形成强大的文化力,使企业生生不息,永葆活力。关键人物、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企业的发展才能有保证。

文化作用的发挥并不只是在成功阶段,文化的能量从创业阶段就开始积淀,并在过程中不断丰富,逐渐强大。因此,不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追求基业常青的企业,更要从创业阶段开始培育企业优秀的文化基因,并不断维护、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为了更好说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我们来作一个比喻。如果我们将企业比喻一座大厦,或者讲是企业家要建设的百年大厦,那么企业的制度、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将分别代表什么呢?依我们看,企业战略好比大厦的房顶,美丽的房顶展示了方向或向往;企业制度则好比大厦内部的机构,它代表了这座大厦的实用性与使用效率;而企业文化就是大厦看不见的部分――大厦的地基,正是这个地基支撑了大厦,可以使这座大厦百年不倒。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三个关键要素中,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与企业无形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业常青的秘诀。

二、解梦-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

企业管理者都知道,基业常青的背后是企业多年传承下来的相对稳定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俗地说就是企业价值观、行为方式。无论企业领导是否承认,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看上去相似的企业会做出不一样的决策,取得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价值观在起作用。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企业文化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很多企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说一套、做一套,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涵义和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不太清楚如何系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基业常青的梦想还只有憧憬,没有行动。

纵观基业常青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规律、注重科学、作风稳健、不走捷径。在捷盟思想丛书的《生·长》一书中有一个朴素的农夫观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代表了基业常青企业的信念:没有耕耘,或付出很小的一点努力,自然不能奢望收获意外的果实。催熟和速成的做法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都有着巨大的副作用,都是不可取的。但受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的血液里涌动着“终南捷径”的梦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受到追捧,社会上弥漫着急功近利和浮躁的风气。这种风气辐射到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企业之中,一些企业听闻“文化管理”是一种比“科学管理”更有成效的管理方式,立刻就撒开“科学管理”,潜心钻研起了“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企业的高级管理,它超越了科学管理的机械式理性但吸收其合理理性成分,又融合了经验管理的长处并上升为管理学艺术,使企业管理真正实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要实行文化管理,不能片面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能“纯管理”,必须文化与管理、理性与艺术性双管齐下。我们不鼓吹“企业文化万能”,我们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终南捷径。企业文化不能为文化而文化,它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企业管理。

企业不论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都是为提高管理的质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为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必须先“理”后“管”。“管”是主观的、观念的,“理”是客观的、响应的。可以这样理解文化与管理:有“文”才可以“化”,有“理”才可以“管”;因“文”而“理”易行,因“化”而“管”畅通;“文”“理”互动,争相辉映;“管”“化”同行,相得益彰,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大国崛起》告诉了我们西方九个大国的崛起秘密:思想文化影响力、体制创新、学习与赶超、科技创新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国家要崛起,文化须先行。企业也是如此。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把自己的成功经营归结为“《论语》+算盘”,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一手拿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论语》代表仁义、伦理、道德,而“算盘”当然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利”的象征。

在当前市场普遍缺乏诚信的情况下,有志成为基业常青的企业切不可为一时之利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即便是些微的不负责任也会如实记录在自己的文化中,成为企业大厦地基中的一个空洞,迟早会动摇大厦的基础。

三、追梦-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日益繁杂,令企业领导人无所适从;企业文化的效应越炒越火,让企业领导人真伪莫辨。怎样把企业文化和自己的管理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从何做起,引起了企业领导人的深思。

大多数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还在探索之中。比如国有企业,大都按照国资委要求,整合原有文化,设计了自己新的企业文化体系,也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但多数收效甚微,使企业文化简单地变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对于非国有企业,大家也都在尝试,一些企业通过企业家的身体力行培育出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但大部分企业也只是刚起步,苦于找不到文化成长的正确道路;更多的企业还在寻找企业文化“速成”的捷径。总之,企业管理者感觉到了文化的影响力,也意识到了文化管理的作用,但如何让文化种子落地、生根,如何把握企业文化本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常把企业文化喻为企业的“生命之树”。一棵大树,起源于种子,种子育成苗,栽种后再生根,培植后才成木,而后才成材,需要经历十余年的时间。树木的年轮忠实记录了其成长的过程,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成长艰辛与成绩的积淀,是企业的“年轮”,只是文化年轮沉积的时间更为漫长。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反作用于企业的成长。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发展,其实践作用也必然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与树木生长相似。提出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并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完整有机的体系,这就是“生”。将理念渗透进员工心里,固化为制度规范,体现于员工行为,形成员工习惯,扎下根来,茁壮成长为企业永续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灵魂,这是“长”。“生”是创造,是创生文化的基因与种子;“长”则需要主观和主动,有选择地创新和提升,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追求,是比“生”更艰难、更漫长的企业成长历程。

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生”与“长”。只有经历过风雨洗礼,才能激活自身能量,进化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实体。

企业文化是从企业自身的土壤里长起来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特征是“土生土长”。“土生土长”指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环境,外部环境要适应,内部环境靠整合,特定的管理者与员工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特定的心理契约关系,形成具有特色的共同一致的价值观与精神。“土”不等于不要“洋”,“土”强调的是对自身历史与行业要求的结合,前提是要吸收西方科学的管理体系;“土”就是要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深、更远地思考企业哲学与管理问题。

只有“土生土长”的文化,才是有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才有文化的生命力与持久力。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晋升基业常青阶梯的“准入证”。

四、圆梦-分两步走实现基业常青

管理与文化是不可分离的,如同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文化,一面是管理。文化是管理源头,文化又是管理实践的结果,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提升管理水平。追求基业常青,前提就是提升管理与文化。实现基业常青的路径可以两步走——第一步,企业文化优化,第二步,企业文化“四化”,用文化促管理。

第一步,企业文化优

企业文化优化,指在企业文化形成阶段,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企业文化优生优育,保证企业文化创生的质量。

企业文化优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国情、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地域、行业、企业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其发展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不能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必须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环境和自身的条件,结合未来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二要做到“基因优良”。农民种地会选择好的品种、饱满无病害的、适合土壤和气候的种子,这是为了保证瓜果蔬菜的优生优育。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选择适应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以确保最基础的企业价值观的健康。三要做到“创生有方”。企业文化的创生有一系列的方法,基本逻辑是科学评估企业管理现状,深入剖析和把握企业文化生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得出企业现有文化类型和期望文化类型,找出企业的优秀文化基因,准确定位目标文化的特性,进行企业文化的创生。企业文化创生的关键是价值观的创生和体系的构建。正确而鲜明的价值观是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具有共性的个性表达能让企业文化独具一格,激发员工的共鸣。

第二步,企业文化“四化”

企业文化“四化”,指通过“化心、化制、化行、化物”让企业文化深入到员工的心中、渗透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员工的行为中、显现在企业的环境与氛围中。

“化心”是内化于心。通过领导和员工的观念突破,使领导转变观念、更新思想,真正认可和接受新文化的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使员工在企业领导的示范、带动下,提升自我,吸收新文化的精华,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提高个人工作质量和效率。

“化制”是渗透于制。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组织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制度体系中,建立起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长效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的制度体系中去,通过强制性、保护性和约束性的制度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角落,才能逐步影响、引导和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强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实。

“化行”是外化于行。通过员工深层的价值观认同,使员工行为由“他律”转向“自律”,使理念化为行为,达到理念、制度、行为三个层次的统一,社会行为、企业行为、岗位行为三个层面的协调。

“化物”是显化于物。企业将文化的要求体现到物质载体上,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借助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反复强化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四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的作用尤为关键。企业领导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身体力行、带头实践,有效监督制度的执行,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使员工行为日益职业化。

企业文化是为管理提升服务的。企业文化的生长有规律可循,遵循企业文化生长的规律,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将不断增强,企业基业常青将不只是梦想,并会向我们不断靠近。

管理好价值观是组织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价值观在国家层面,需要管理,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在企业层面,也需要管理,以形成优秀的文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首页| 关于捷盟| 咨询业务| 行业中心| 捷盟团队| 公司业绩|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2005 捷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103438号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