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企业文化咨询

安全文化:离“以人为本”还有多远——扫描“7·23”事故的四大关键问题

那现场什么滑落

被收进了镜头

失踪名单咋不透露

为何要掩埋车头

难道在你面前

人命还不如猪和狗

                                ——《一无所有 动车版》

7月23日的动车追尾事故“火”了,事故导致40人丧生、200多人受伤的惨烈程度并非红火的理由,有关部门对待事故的各种离奇态度,才是国人出离愤怒、心火难平的主因。人们关注“7·23”动车事故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的冲突,在于将国人对安全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笔者结合自己深入各个行业多年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认为,安全离真正的“以人为本”尚有距离,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把“人本”作为安全的核心,围绕这一圆心,处理好安全与责任、安全与预控、安全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最核心:安全与人本

事件回顾:

“7·23”动车事故的处理,涌现出很多荒诞怪异的论调,成为一大看点。

“第一时间恢复通车论”,铁道部领导到达温州后做出的三个指示之一就是恢复通车。果然事故30小时甬温线就恢复通车了,上座率竟达117%。而德国高铁98年事故后的做法是德铁全线降速,并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事发路段6天后才恢复行车,时速减半。

“无生命迹象论”,在营救了一天,宣布无生命迹象,准备将车厢吊下来放到桥下清理前,发现一个2岁半的幸存者,发言人王勇平称之为“一个生命的奇迹”。德国的做法是搜救了整整3天,1900人参与了大规模救援行动。

“掩埋车体毁证论”,铁道部说就地掩埋车体是便于抢险救援,王勇平又有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事故赔偿奖励论”,有关人士称,首个签订的赔偿协议里,50万元中有5万元是向短时间内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家属的奖励。

……

这些论调,都折射出对逝去的生命和活着的生命的漠视。“关爱生命”,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把安全与生命划上等号,每时每刻、每件事情,都用关爱生命的原则作为行动的标准。第一时间恢复通车,让人很难不怀疑是利益至上。对于乘客而言,生命安全应当是最高利益。在搞清楚事故原因之前,谨慎行车更有诚意。

人们通常会认为严格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的理念是一组矛盾,认为严守制度就是不以人为本,其实不然。刚性制度与柔性关怀是辨证的统一。因为有人本的思想,因为要关爱人,关爱生命,所以,我们要改变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我们要坚定、彻底地执行。在制度制定时,峻于外,和于内;在制度执行中,严是爱,宽是害。

安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核心价值的问题,处理好人与法的关系。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人、机、环、法”四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抓手。乌江渡发电厂的安全价值观“人为本、法为上、责为重”,明确了人本、制度、责任三者之于安全的坐标,人本是核心,制度是保障、责任是动力,尊重人的价值、树立制度的权威、织就责任的网络,是其安全管理思想的精髓。泰安供电的安全管理思想“外峻内和、企泰人安”,将以法为尊的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有机结合,泰安供电以员工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倡导“习惯性遵章”,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追求企泰人安的安全管理至高境界。

最重要:安全与责任

事件回顾:

事故原因的扑朔迷离,是又一大看点。

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抛出“雷电停驶说”,认为雷击导致电力供应中断,从而导致事故。然后,供电系统发表声明,事故发生路段雷雨期间供电正常,驳倒了该权威说法。中间有一个高级技术顾问出来说可能是后车疲劳驾驶所致。随后又爆出,是信号系统失灵造成的。

负责研制事故路段信号系统的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院7月29日在网上发表致歉信,表示会积极配合调查,接受应有处罚,并汲取教训,用切实行动告慰死难者。

但是,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院的有关人士在面对数十家媒体时,否认‘通号院为事故负责,’并解释说,通号院之所以道歉,只是因其‘身为建设单位之一。’”

安全责任是事前明责、事中履责、事后追责的总和。提供安全服务,是铁路部门的责任。在安全方面出了事情,作为主管部门的铁道部是第一责任人,难辞其咎。到底谁对此次事故负责,目前还没有盖棺定论。事故的善后处理的原则应该是科学、负责、谨慎的,对没有查明的事情随便发表看法,盲目认罪或“撇清”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针对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惩前毖后,实事求是,才是对科学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纵观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人为因素往往排在首位,可以说,100 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 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 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正是因为要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养与技能,控制人的失误,管理才应运而生。所以人的失误,就是人的管理的失误,就是管理的失误。草率地将责任归于设备、归于灾害天气,是极不负责的表现。当发生事故时,第一反应不再是寻找“客观”原因,不再是“自证清白”,而是积极寻找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方案,杜绝事故重复发生,这才是观念上的最大进步。

安全责任是员工自身责任、家庭责任、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要建立“自保、互保、联保”机制,完善三级责任体系,做到人人职责清楚、事事落实到位。安全发电供电,则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乌江渡发电厂以“责在我心、任重道远”作为自己的责任观,就是要明确安全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知晓一次违章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巨大伤害,就是要明确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知晓一次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就是要明确安全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知晓一次事故可能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尽心做好本职工作,一丝不苟、永不松懈。泰安供电公司用“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观自勉,以管理明确责任,以人本激发责任,以亲情巩固责任,以制度落实责任,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最直接:安全与预控

事件回顾:

高铁列车号称多重保险,“7·23”事故击溃了哪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列车自动保护装置)。ATP通过前车发射的信号判断当前的列车速度,如果前车发生异常,后车能自动确定自己的安全行驶速度。

第二道屏障:LKJ(列车运行监控系统)。LKJ通过接受轨道电路的地面色灯信号机的信号来实现对列车的安全控制。LKJ是一种自动减速的装置,在司机疏忽大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列车安全无虞。

第三道屏障:人工调度。如果ATP有故障,轨道电路也会在调度台上显示红光。如果轨道电路故障,还有无线列车调度电话。

出现撞车后果,说明几道用于防御的关口,在关键时刻都失灵了。

20 世纪90 代以来,为预防核电站人因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核电厂安全基本原则》中,提出的核安全技术最主要和核心的原则“防御”。安全防御理论的原理是多层重叠设置安全防护系统而构成多道防线,使得即使某一防线失效也能被其他防线弥补或纠正。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铁路系统过于依赖技术防线,即第一、第二重防线,当这两道屏障出现问题,人工调度不能做出及时反映,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从安全要素“人、机、环、法”四个方面去分析,一个系统完整的防御体系应当拥有四条防线,除了设备技术的防线外,更要从员工素质、整体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层次等,系统地寻找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日本47年未出现事故的新干线,制度防线体现为:1.为了防止汽车相撞事故,新干线上没有公路交叉口;2.严格禁止行人入内;3.站台为防止人意外接触到车体,设有安全门等措施;4.使用弹性分歧器等手段降低新干线行驶时发出的噪音。人工防线则是实行“列车集中控制装置”。我们人防模式——“非常站控”(指当调度集中设备故障、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或者行车设备在施工、维修需要时,由电脑自动控制转为车站人工控制)在普速时代问题不大,最高时速在百公里以内,制动时间比较充足,而高铁常态下是电子化操作,把这种模式移植到高铁管理中去,还欠缺经验。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预控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防患胜于救灾,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其比例是1:5的关系。乌江渡发电厂在预控方面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做最坏准备、为最好打算”的风险观,一个是“常备不懈,应急不急”的应急观。前者强调把好“三个关口”即制度关、教育关、执行关,完善风险防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执行“四到位”,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后者把应急管理寓于日常管理之中,把突发事件的科学应对作为重中之重,平时常备不懈,急时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防御是多个系统的协同,同时需要企业内部多部门、多工种的协同,还需要内外部的协同。“7·23”事件,至少说明铁路部门与供电系统的协同不到位,铁路调度中心的内部协同存在问题。泰安供电公司提倡“共识、共保、共享”的协同观。以自保为协同的基础,加强个人自保意识,提防侥幸心理,不伤害自己;以互保为协同的前提,强化员工互保意识,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确保不伤害别人;以联保为协同的关键,加强安全联保机制建设,促进部门之间良好沟通,并与客户真诚携手、与政府积极联动、与家属亲情联防,方能达到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被伤害的安全境界。

最迫切:安全与发展

事件回顾:

铁道部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表示,中国铁轨的质量比日本、欧洲的更加优秀,“中国高铁的安全保障是可靠的”。

德国的高铁司机需要3个月的培训,才敢上路开车,而我们的司机却只用了10天时间就将高铁开回了北京。动姐们培训很严格,语言要规范,微笑要可人,举止要优雅,但事故发生后却暴露了乘务人员在应急救援培训方面的空白。

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如果人不能驾驭工具,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成为奴役人、毁灭人的工具。技术先进并不能保证铁路安全,当技术的复杂性超过人所能驾驭的限度时,其不安全系数反而会放大,因此,人的素质至关重要。

煤炭企业有个著名的观点——“多上设备少上人”。它体现的是一种用先进的装备保护职工、解放员工的科技兴安战略,并不是否定人的作用。技术的升级换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即便是世界顶尖技术,如果没有配套的科学管理和高素质的人员,技术先进反而成为发展的掣肘、安全的隐患。发生在日本的核危机验证了这一点,而铁路系统并没有以此为戒。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发展依靠人,安全发展为了人。科技与人的同步发展,追求设备精良、技术领先,追求人机匹配、得心应手,才能实现企业更安全的目标。泰安供电坚持“始于至微、止于至善”的安全发展理念,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从零开始抓安全,以本质安全为方向,搭建成长、创新的平台,打造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企业,促进安全生产与企业管理同步发展。乌江渡发电厂以“更科技、更安全”为导向,将科技寓于管理、生产、人才培养和设备改造等各个方面,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安全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问题。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突飞猛进的高铁运动中,最迫切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才标准应在传统的“责任心强、反应快、服从”之上,加上一条“学习能力强”,方能与高科技并驾齐驱。高铁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社会的转型,尤其需要铁路部门自身发展理念的转型,其本质应该是传统思想的革命、员工素质的革命、安全文化的革命。“7·23”事故不是偶然,是铁路高速发展中的必然,是安全理念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过程中的必然。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前行,过去我们已经尝受过太多因冒进、浮夸,只求政绩、速度、效益,带来的惨痛损失和血的教训。“7·23”重大事故,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才是中国经济这台高速列车前进的正确方向。是全社会大力提倡和推进“安全文化”的时候了!


首页| 关于捷盟| 咨询业务| 行业中心| 捷盟团队| 公司业绩|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2-2005 捷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103438号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