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都提出了资本运营的目标,既然要搞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概念首先必须搞清楚。广义的讲,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对企业资本和其他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按照广义的解释,生产经营也应该包含在资本运营的范畴。狭义的说,资本运营指可以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的以价值化、证券化了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搞资本运营,很自然的想到就是去搞企业上市、去兼并或收购别的企业,其实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对外的投资经营、吸收外部投资,甚至企业的租赁、托管等都是资本运营,我们在搞资本运营时一定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否则就会拘泥于某几种方式,自己捆住了手脚。
那么,资本运营是不是只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才有的专利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任何企业都是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的混合经营体。从普遍意义上讲,企业资本运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为企业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通过资本运营促进企业股权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然后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依靠资本运营扩张生产经营、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最后才是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直接服务,通过资产和企业的买卖,直接获取收益。我们不能把资本运营简单地理解为资本的直接增值,特别是不能脱离企业的产业发展,要把资本运营作为一种实现企业战略的手段和保障,首先把资本运营目标主要集中在调整产权结构、产业结构和为生产经营服务上。只有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体制和产业基础后,一个企业才可能有条件和能力去通过资产和企业买卖,实现资本的直接增值。
资本运营有很多种形式,而且在不断地创生更多的形式,众多的资本运营形式归纳起来无非两条:一是资本集中。即凭借自己的优势,聚集资本,把现有的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资本最有效地利用起来,提高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二是资本分散。即采取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内部分立、分块搞活,以及改组改造,实行资本空间转换等方式,以激活呆滞资本,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由此来看,资本运营一方面表现为股权调整的运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股权收益和股权控制的运作,产权结构调整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最基本形式。
搞资本运营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本的效用,实现企业资本的最大增值,如何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本运营呢?我们先看一个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本运营的例子:北京城建道桥公司曾是北京城建集团系统被严格定位的专业化施工公司,其施工范围长期停留在道路、桥梁及深基础施工等领域,2006年3月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完成股份制改造,依托合作方的投融资优势,打造投资带动施工的发展模式,由过去只从事路桥施工,发展成为集路桥、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改制后第一年北京城建道桥公司就实现利润增长600万元,2007年又翻了一番多,2010年资产总额超过3亿元,经营规模突破100亿元,合同总额是2006年的5倍,利润总额是2006年的4倍。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产权结构调整,不仅能够成功地融入社会资本,有效地激活企业机制,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不同产权类型和产权主体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产权结构的合理化,较好地发挥了产权作用,使企业产权效能得到有效释放、企业业务实现快速发展、企业资本得到快速提升和放大。
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本运营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产权类型和产权主体的选择问题。从产权类型来看,主要有自然人产权、企业法人产权、社团产权、社区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外资产权,相对应的产权主体主要有自然人、企业法人、社团、社区、政府和外资企业或机构,在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要求,考虑企业产权应该由哪种或哪几种产权构成,不同的产权类型和产权主体都有其效用发挥的适应性,产权类型和产权主体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产权作用的发挥;二是产权结构的合理化问题。不同的产权类型和产权主体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和问题,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所从事的产业背景,在企业产权结构调整中,在选定产权类型后,到底应该由哪一种产权在企业占主导地位比较好?也就是由哪一种产权主体来控股企业?这是一个企业产权结构中最核心的问题。只有让最适合控制企业发展的产权主体在产权结构中居于主导,企业资本才能整体激活,运作效率才能全面提升;三是产权结构调整后的运行机制建设问题。产权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产权的使用机制和产权的流动机制。构建了合理的产权结构,还需要有合理的产权使用的决策规则和管理规范,特别是法人治理规则的建立,确保各类产权主体能够在合理的机制框架下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从而让企业产权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同时企业产权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企业发展要求不断地调整和顺畅地流动,通过调整和流动,使企业产权总是被能够使产权发挥最大效用的产权主体所掌握,并使企业根据发展要求,利用产权的力量及时的吸纳和引入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增量资源(如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只有这些问题都合理地得到解决,企业的产权才会最有效,企业运行中产权的效用才能实现最大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本运营的目的才能最终达成。
资本运营对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命题,一个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具备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不可盲目的为了资本运营而资本运营,否则带给企业的可能不是资本的增值而是资本损失,甚至是灭顶的灾难。从宏观角度,政策是否支持;是否有可依据的法律规范。从微观角度,要考虑自身是否具有资本运营的自主决策权;是否具有追求自身资本增值和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必要的约束机制;是否具有内在的资本运营风险规避机制;是否具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经营者;是否具有资本纳入和借助其他企业的筹资和融资能力等。同时要考虑资本运营可能带来的市场交易成本、内部组织费用、筹资费用、磨合成本等是否大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认真研究企业是否具备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体制风险、经济形势风险等资本运营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准备好条件,积蓄好力量,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在取得生产经营发展的同时,收获资本运营的成果。
(作者:捷盟咨询副总裁、首席咨询顾问 罗先初)